冷却塔的散热原理,影响散热的基本原因
冷却塔的散热原理可理解为:高温的循环水进入冷却塔,在 “热交换器” ——填料处与外界来的冷空气发生水气热交换(主要为蒸发散热和接触散热,辐射散热可忽略),把水中的热量传输给空气,从而使高温的循环水降温以达到冷却散热的目的。其中填料的作用是扩大水气热交换面积、延缓水气热交换时间,使蒸发作用达到最佳效果。从而使循环水温度下降接近环境空气的湿球温度,产生降温功能。用这种冷却方式的称为湿式冷却塔(简称湿塔)。湿塔的热交换效率高,水被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湿球温度。但是,水因蒸发而造成损耗;蒸发又使循环的冷却水含盐度增加,为了稳定水质,必须排掉一部分含盐度较
高的水;风吹也会造成水的损失。这些水的亏损必须有足够的新水持续补充,因此,湿塔需要有补给水的水源。
在缺水地区,补充水在困难的情况下,只能采用干式冷却塔(简称干塔或空冷塔)。干塔中空气与水的热交换,是通过由金属管组成的散热器表面传热,将管内的水的热量传输给散热外流动的空气。干塔的热交换效率比湿塔低,冷却的极限温度为空气的干球温度。
(1) 环境湿球温度:
湿球温度是影响冷却塔的最大因素,湿球温度越低,冷却水塔的运作功能相对也越高。
(2) 逼近度:
出水温度和环境湿球温度的温差。逼近度越大,降温越容易。一般来讲,逼近度不小于3℃。
(3) 循环水量:
冷却循环水进入冷却塔的流量。
(4) 风量:
在一定时间内,冷却水塔内所排出的散热风量。风量越多,则大量环境空气与水接触,使蒸发作用加速,导致散热效能更好。
(5) 散热胶片:
在冷却塔内,一种空气和水的接触介质。主要是增加水和空气的接触面积,延长接触时间,可使蒸发作用的空间和时间增加。
以上就是有关冷却塔的相关资讯,如果还想了解更多,欢迎前来咨询,我们乐意为您解答,会不定时更新。
上一条: 带您了解一下冷却塔的发展历史
下一条: 简介冷却塔的结构